2023-06-07 17:28:18
唏嘘!昔日千亿房企最终挥别A股!
5月9日,*ST蓝光股价收盘价锁定在0.4元/股,这也是*ST蓝光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股。当晚,*ST蓝光也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作为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曾一度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跨入房企TOP30行列。但从盛极一时的千亿房企落到退市的境地,蓝光发展仅仅用了3年时间,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蓝光发展并不孤单,曾经的贵州首家上市公司、知名房企*ST中天(曾用名黔中天A、中天城投)很快也将追随蓝光发展脚步,这家房企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实际上已经翻盘无望。
从千亿房企到退市仅用3年
在5月9日,*ST蓝光股价毫无悬念的压在跌停板上,以0.4元/股的价格度过了该公司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9日晚间,上交所向该公司下发《关于拟终止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该公司股票价格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
根据相关规定,*ST蓝光股票将会停牌。在停牌后的15个交易日内,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ST蓝光股票上市的决定。
实际上,除了触发交易类退市红线外,*ST蓝光还同时触碰到财务类退市标准。该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而且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该公司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作为曾经四川地区最大的房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蓝光发展,登陆A股市场不过8年。在这8年时间内,蓝光发展可谓大起大落。从地方性中小房企迅速成为全国性的千亿房企,跻身全国TOP30房企行列。但其又用了短短三年时间,陨落至面临退市地步。
早在2008年,蓝光发展便斥资3.22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转让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拿下迪康药业约30%股份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
随后,蓝光发展积极扩大规模,并于2013年正式启动迪康药业重组预案。两年后,蓝光发展终于如愿以偿借壳上市。2015年4月16日,迪康药业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其股价甚至一度达到了13.6元/股。
在2019年,蓝光发展第一次突破千亿规模,销售面积达到1095.3万平,销售金额达到1015.4亿。
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蓝光发展规模扩张显得相当激进。过往年报显示,这家房企在上述年间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其投资金额亦跟随规模水涨船高,2015年其签约的土地金额为91.69亿元,而2018至2020年蓝光发展的土地投资计划总额分别为不超过650亿元、500亿元和400亿元。
其中,在拿地数量和投资计划总额最高的2018年,蓝光发展实现的销售金额和营业收入仅为855亿元和308.21亿元。
也正是过于激进,蓝光发展千亿房企的地位仅仅保持了两年,随即急速坠落。2020年下半年以来,蓝光发展先后出售迪康药业、蓝光嘉宝服务和房地产项目以回笼资金,但这未能阻止债务危机的持续扩大。
到了2021年7月8日,蓝光发展第一次披露的债务逾期情况显示,截至当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涉及本息金额为24.84亿元。蓝光发展也成为首批“暴雷”房企之一。
天风证券曾在2021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政策收紧、融资收缩是大背景,在蓝光发展由成都走向全国的过程中,管理能力有欠缺、资产质量偏差、债务结构问题突出构成了蓝光发展的基本面,而市场恶化、非标持续收缩或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导致蓝光最终走向了违约。
目前依旧没有实质性债务重组方案
事实上,早在2020年,蓝光发展便将其资产一一摆上了出售席。
最早被出售的就是其曾经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7月,蓝光发展以现金9亿元出售成都迪康药业100%股权于汉商集团;2021年2月,蓝光又以49.64亿元出售其所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64.26%股权于碧桂园服务。
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AH”双资本平台后,蓝光发展也曾笃定地表示不会撤离上海虹桥总部,但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蓝光所持资产早已“由不得其做主”了。
今年4月初,宁波海创通过拍卖方式以5.1亿元的价格拿下虹桥世界中心D1栋写字楼项目,而这正是蓝光发展上海总部所在地。
但对于蓝光发展而言,“厄运”尚未结束。2022年年报显示,蓝光发展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9.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42.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38.69亿元,同比减少1858.96%。
截至2023年4月4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由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5月4日开市起复牌,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对此,蓝光发展表示,2023年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将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制定和实施,维护公司及全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比财务类退市来得更早的是其交易类退市。截至5月9日收盘,蓝光发展股票价格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若公司股票触及上述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
事实上,自今年4月6日蓝光发展股票首次跌破1元以来,市场上关于其是否会采取措施提升股价的讨论一直有之,甚至一度传出蓝光发展已初步制定了“以股抵债”的债务重组方案,但很快蓝光发展就对此进行了辟谣。
如今,20个交易日已满,5月10日*ST蓝光将开始停牌,等待上交所在15个交易日内给出最终的裁决。
谋划7年成功上市,上市8年后却面临强制退市,*ST蓝光能否迎来转机?5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蓝光发展的相关人员,但并未得到有效回复。
多家房企已被实施风险警示
5月4日,嘉凯城因为触发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例,证券简称更改为*ST嘉凯。随后的5月5日,A股上市房企迎来“戴帽潮”,泛海控股、中天金融、新华联、美好置业、阳光城、宋都股份、世茂股份、粤泰股份等房企纷纷面临退市或其他风险警示。
其中,由于最近一期净资产为负、净利润为负且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等原因,蓝光发展、泛海、嘉凯城、中天金融、宋都股份、新华联、奥园美谷的证券简称被加上了*ST字样。
而世茂股份、粤泰、数源、泰禾、阳光城、美好置业等房企则因会计师事务所无法表示意见或出具否定意见,或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等原因,导致简称带上了ST字样。
截至5月9日收盘,*ST泛海、*ST嘉凯、*ST蓝光、*ST中天、ST泰禾、ST美置的股票股价低于1元。
ST世茂、ST粤泰、*ST宋都、*ST新联、ST阳光城的股价徘徊于1-2元之间,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认为,房企“戴帽潮”涌现,其实就是债务问题的延续。因为房企没有妥善解决债务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及时给予市场层面的风险警示。“但此次多家房企被‘披星戴帽’,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比较平静,如果是在过去行业发展高峰期的年份里发生企业退市风险,那就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了”。
来源:房企公告、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等
--THEEND--
本刊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谢炎燊、陈慧霞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