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11:35:00
文|那年美美
本文纯属原创,感谢评论与转发!
『【美美谈情感】,每天趣谈人物,社会,热点等情感新鲜事。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期待您的关注!』
这几天刷短视频,看到某音里有一对坐拥40多万粉丝、被网友们称为“云爸妈”的网红夫妻。
他们的年纪,50多岁模样。
男的长着一张憨厚的脸,投手举足间,满是爸爸的慈祥。
女的留着短发,身材发福,但笑容很治愈。
在他们的视频里,两人每天手牵着手去爬山。
在山路的石阶上,他们还不忘转身对着镜头伸出手,贴心地说:
“来,女儿,爸爸拉你一把。”
他们的笑声,荡漾在山路的每一个角落。
有时候,夫妻俩坐在一张桌子面前分享美食。
丈夫舀起一勺蛋糕,喂到妻子口里。
妻子美滋滋地赞叹味道可口,也不忘拿起勺子,对着镜头说:
“来,女儿,你也吃一口。”
这样的日常,就好像一对开朗、阳光、平和的父母,正在镜头前带你感受家的味道。
那种感觉,充满了温馨,幸福与留恋。
也正因为如此,网友们都忍不住叫他们“云爸妈”。
在大家心里,真的很希望拥有这样的父母。
你不开心了,他们带着你去爬山;
你周末早上不想起床,他们给你关好门,让你好好睡;
你说想吃蛋糕了,他们买过来喂到你嘴里;
你不小心犯了错,永远都不需要担心被骂;
你累了,困了,伤心了,他们摇身一变,成为让你找到安全感的那个避风港。
他们让你看到的,永远是和谐的家风;
是一对阳光、快乐、能给子女提供情绪价值的父母;
是一个遇事不责备、有松弛感的家庭。
评论区里,大家都在感叹:
“如果我有这样的爸妈,该有多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几乎都是你从小到大就想逃离的魔窟。
一位女性网友,晒出了一张与父亲的聊天记录截图,并附上文字“给我换个爸爸吧”。
截图里的内容,是她跟父亲在争吵。
争吵的原因,是父亲整天沉迷于赌博,不赡养奶奶。
却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赡养责任,全部推给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儿。
这名网友为了给奶奶治病,自己贴了很多钱进去。
这一次,她不想再贴钱了,让父亲来承担起给奶奶看病的责任。
没想到,被父亲一口拒绝了。
在父亲看来,女儿一直贴钱给家里是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原因就是把她养大了。
“没良心的东西。”
“你把(我养你这么大)欠我的还给我。”
“养条狗,都好过养你。”
如此绝情和恶毒的话,很难想象,是从一位父亲的嘴里说出的。
这张截图,瞬间引起了评论区里上万名网友的共情,点燃了大家的愤怒。
很多人表示,自己从小也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
“活了17年,没吃过自己的生日蛋糕。17岁生日,鼓起勇气说想要一个生日蛋糕,结果他们打牌忘记了,大概我就是那么无足轻重的一个人吧。”
不被父母重视的失落感,溢于言表。
“半夜胃疼,仅剩的药也吃了。不想告诉父母,肯定又要被说,难受。”
身体不舒服,宁愿独自承受,也不想求助父母,因为已经缺乏了对他们的信任。
你要听的是安慰,是关心,可他们除了埋怨,就只会指责。
大家都来自不一样的家庭,却有着一样的父母。
那种不被爱、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的痛苦,从小到大,贯穿始终。
原来,互不相识的我们,竟然有着如此相同的经历。
这样不幸的原生家庭,是无数人的梦魇。
再回首看这对夫妻博主视频里的“云爸妈”,很多网友忍不住哭了。
“原来心情不好是不用被骂的。”
“如果都是这样的家庭氛围,告诉我世界上哪里还有抑郁症?”
“我要是有这么和谐的家庭,该有多好!”
很多网友甚至把自己假想成“云爸妈”的儿女,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爸妈,我是你们失散多年的闺女。”
“我想躺在你们怀里,听你们聊着家事。”
“我家死人我都不哭,这种视频我却看得想哭,生在这种家庭的小孩有多幸福。”
“真的好羡慕,这是我从未有过的。”
“从小到大,就没有过这样的回忆。”
“缺爱的人,已经泪流满面!”
“给我看哭了。”
这些评论,堪称一绝。
他们艳羡别人的背后,是自己不曾被父母真正爱过的愤怒和遗憾。
是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心中的烙印。
如果它带给你的,是稳定的情绪价值,是遇事不责备的松弛感,是有界限感的互相尊重,
那这一生你心里烙下的,就是幸福。
反之,当你闭上眼,脑海里出现的,如果都是这些声音:
“养你这么大一事无成,隔壁初中没毕业的,去工地做工赚的都比你多。”
“都三十好几了,还没嫁出去,就你这样,还想要找什么条件的?”
“被婆家欺负了,你不会打回去?还有脸回来跟我讲?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蠢货。”
那么,这些阴郁的负能量,就会伴随着你终生。
在某一个时刻,它们就像长了爪牙的魔鬼,随时都能将你吞噬,让你崩溃。
那些内心里缺爱、从来没有被爱喂养过的孩子,即便他们长大了,内心也依然是空虚的,人生也是充满缺憾的。
他们终其一生的愿望,就是逃离父母。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断亲”。
一位得了抑郁症的病患去看医生,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后,给了他一个建议,那就是断绝和所有亲戚朋友的往来,包括父母。
因为对于不幸的原生家庭来说,父母给到你的不幸,不仅是你不幸福的童年,还会殃及你成年以后的婚姻,事业,乃至整个人生。
他们对你的埋怨,指责与打压,会渗透你的一生,成为你挥之不去的阴影。
虽然医生关于断亲的建议,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看来,是有些绝情,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正确的。
很多抑郁症,其实都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
说起“断亲”,很多网友迅速引发了共鸣。
“30岁生日前一天晚上,我爸在家族群里控诉我,跟我的亲戚说我不孝,要跟我断绝往来。原因是我不愿意继续负担娘家的房贷,而我自己刚刚结完婚,想要有个宝宝,我也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我有错吗?”
“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你只要是女的,他们越看你越不顺眼。现在我已经拉黑了父母,日子过得很爽。”
“我就想断亲,只要沾上我妈的事情,就会让我无比焦虑,烦躁,不停的内耗。”
是的,成年人的压力本来就够大了。
如果原生家庭还给你制造额外的负担,那人生真的寸步难行。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但愿,我们都争当前者。